易经 序卦传【易经序卦传原文及翻译】

周公解梦2024-03-06 17:11:59

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,被称为“中国文化的根本”。其中的《易经序卦传》是易经的开篇之作,它以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丰富的文化内涵,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。下面,我将为大家介绍《易经序卦传》的原文及翻译,并对其进行一些解读。

《易经序卦传》原文:

大哉易也!

始乎天者,以立其象;地者,以载其物。

先王之道斯为美,小人道斯不存。

天地之道,可一言而尽也。

易经 序卦传【易经序卦传原文及翻译】_https://www.nbtfsb.com_周公解梦_第1张

其为物不贰,则其生物不测。

天地之道,危而不持,简而不文,疏而不理,神而不化,故能为天地长久。

此谓天地之道,明而应之者昌。

知之者智,仁之者爱,无失其次,无迷其初,可谓之明也。

《易》曰:天地之大也,及其育也,其寒来温,其燥来湿,万物皆备。

《易》曰:天地之大德曰生,其盗曰死。

《易》曰: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知其然也,而德不明者也,天地之性也。

以其昭昭,皎皎,以其烝烝,终终。

昏昏,暑暑,曰天地之性。

渺渺,冥冥,曰天地之德。

日月出矣,旦辞于地矣,曰阳之德。

雨雪降矣,昧谓之天,曰阴之德。

阴阳相推,而变化成化。

是故,万物之情,莫不常然。

惟人之情,最为不然。

喜怒哀乐之未发,谓之中;发而皆中节,谓之和。

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

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

《易经序卦传》翻译:

伟大的易经啊!

它以天为起点,用以表达宇宙的形象;以地为载体,用以承载万物的存在。

先王所追求的道德之道是美好的,而小人所追求的道德之道则不存在。

天地的道理可以用简单的话语来概括。

它是无二的,因此它所生出的万物是无法测度的。

天地的道理是危险而不坚持,简单而不浮夸,宽松而不杂乱,神圣而不艳丽,正因如此,它才能长久存在于天地之间。

这就是所谓的天地之道,能够明白并应用它的人将会昌盛。

明白之人具备智慧,仁爱之人具备爱心,不失其次序,不迷乱初衷,可以称之为明智。

《易经》说:天地之伟大,包括了它的孕育之道,寒冷变为温暖,干燥变为湿润,万物都得到了滋养。

《易经》说:天地的伟大德行是生生不息,而它的恶行则是死亡。

《易经》说:人应效仿地的法则,地应效仿天的法则,天应效仿道的法则,道应效仿自然的法则。

了解这一点,却无法认识它的美好者,是天地的本性所在。

因为它是明亮的,光辉的,因为它是炽热的,永恒的。

昏暗,闷热,就是天地的本性。

渺茫,深远,就是天地的德行。

太阳升起,早晨告别大地,这就是阳的德行。

雨雪降下,被称为天,这就是阴的德行。

阴阳相互推动,变化不断。

因此,万物的情态都是按照一定规律而不断变化的。

唯独人的情态最为不稳定。

喜怒哀乐未发作,称为中;发作但都有节制,称为和。

中,是天下万物的根本;和,是天下通达的道路。

达到中和的状态,天地才能够位于其中,万物才能够茁壮成长。

《易经序卦传》是易经的开篇之作,其中的精妙哲理和对自然规律的观察,使其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瑰宝。通过阅读和研究《易经序卦传》,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天地之道和人生的真谛,从而提升我们的智慧和品德。它教导我们要追求中和的状态,以此为基础,去发展我们自身,与天地万物相互融合,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