风水学的古称是堪舆学。
堪舆学,又称风水学,是中国古代一门重要的学科,主要研究环境和地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。堪舆一词源自《易经》中的“堪舆之道”,意为“能够推算地理的道理”。古人认为,地理环境和地形地势对人的运势和福祉有着重要的影响,因此他们通过研究山水形势、地理特征和气场等因素,来评估一个地方的吉凶祸福,以及对人的命运的影响。
堪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,当时的人们开始观察自然环境和地形地势的变化,认为这些因素与人的命运息息相关。随着时间的推移,堪舆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,并且在中国的历史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。
堪舆学的研究范围包括山水、地理、地形、地势、气场等诸多因素。古人认为,山水是自然界的灵气所聚集的地方,不同的山水形势会对人的运势产生影响。比如,山脉的走势、山水的流动、水的来源和分布等因素都被认为是影响人的命运的重要因素。在古代,人们常常会选择在山水相对吉利的地方建造房屋、城市和陵墓,以求得吉祥和福运。
堪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两个方面:一是阴阳五行学说,二是八卦学说。阴阳五行学说认为,天地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对立的力量所组成,而五行则是指金、木、水、火、土这五种基本元素。根据阴阳五行学说,人类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,通过研究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,可以预测和改变人的命运。八卦学说则是通过八个卦象来描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现象,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。八卦学说被广泛应用于堪舆学中,用来解读环境和地理的吉凶祸福。
在古代,堪舆学被广泛应用于民间和宫廷的建筑规划、风水布局、陵墓选址等方面。比如,皇帝的陵墓通常会选择在具有良好山水气场的地方建造,以保证皇室的气运和子孙的福祉。同时,堪舆学也被用来评估一个地方的适宜性,比如选择城市的位置、建造房屋的朝向和布局等。在古代,人们相信通过合理的堪舆布局,可以达到调和人与自然的关系,保证人的运势和幸福。
虽然堪舆学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已经被科学和理性的观点所取代,但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堪舆学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。许多人在购房、选址、布局等方面仍然会考虑到风水的因素。堪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,承载着人们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命运的探索,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。